藏族大学生乐观、社会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介与调节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17:31

  本文关键词:藏族大学生乐观、社会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介与调节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乐观 社会认同 心理健康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摘要】:社会认同是一种深度的共识和追求。认同的基本机制是宏观的社会心理与微观角色的结合。认同理论特别强调积极区分、社会分类比较的内在价值功能,与当前积极心理学对乐观研究的异常重视相契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概念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特质,表现为个体对于现实和未来持续和稳定的、积极向上的一种认知倾向。国外的很多研究者围绕乐观人格理论这个核心和关键问题及应用进行了许多大量的研究。但是,很多研究对于乐观的结构,乐观与社会认同和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及其相互联系的机制研究并不多。国内的很多研究者对于乐观这个问题的研究时间不是很长,因此,需要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认同和乐观的结构与内涵,并且通过一定的实证研究从而寻找对乐观与社会认同、心理健康相关发现的解释。本研究以1027名藏族大学生为最终被试,采用心理测量法,着重探讨了藏族大学生乐观、社会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的研究。研究发现:1.社会认同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标基本达到统计学要求。社会认同量表由归属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和评价认同四个维度共同构成,含25个条目,社会认同总量表及四个维度的Cronbach α信度系数分别为0.862、0.734、0.684、0.731及0.785;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量藏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工具。2.乐观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标基本达到统计学要求。乐观量表由乐观倾向、悲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三个维度共同构成,含23个条目,乐观总量表及乐观倾向、悲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三个维度的Cronbach α信度系数分别为0.835、0.706、0.761及0.815;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量藏族大学生乐观的工具。3.社会认同是乐观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变量,即社会认同部分中介乐观对正性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乐观倾向直接影响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悲观倾向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自我效能乐观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乐观倾向通过社会认同间接影响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悲观倾向通过社会认同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自我效能乐观通过社会认同间接影响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4.社会认同是乐观与负性心理健康(抑郁、焦虑)间的中介变量。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直接影响抑郁,悲观倾向直接影响焦虑。乐观倾向通过社会认同间接影响抑郁和焦虑;悲观倾向通过社会认同间接影响抑郁和焦虑;自我效能乐观通过社会认同间接影响抑郁和焦虑。焦虑和乐观倾向路径系数不显著,自我效能乐观和焦虑、抑郁的路径系数也不显著,按照Sobel的检验公式,社会认同在乐观倾向和焦虑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显著,社会认同在自我效能乐观和抑郁的中介作用显著,因此社会认同在乐观倾向和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自我效能乐观和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其他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5.文化适应在自我效能乐观和抑郁关系间起调节作用。知觉到的文化适应程度越低,自我效能乐观对抑郁的负性影响越大,即自我效能乐观得分越低,抑郁水平越高;文化适应在自我效能乐观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起一定的调节作用,知觉到的文化适应程度越低,自我效能乐观对生活满意度间的正性影响越大,即自我效能乐观的得分越低,生活满意度水平也越低。6.应激在乐观倾向与抑郁关系间起消极的调节作用,应激在悲观倾向和抑郁关系间起积极的调节作用。应激在悲观倾向与焦虑关系间起积极的调节作用。应激在自我效能乐观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应激水平越高,自我效能乐观对生活满意度的负性影响越大,即自我效能乐观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应激在悲观倾向和积极情绪关系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应激水平越高,悲观倾向对积极情绪的负性影响越大,即悲观倾向得分越高,积极情绪水平越低。
【关键词】:乐观 社会认同 心理健康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引言12-16
  • 第1章 文献综述16-64
  • 1.1 社会认同的主要成就16-33
  • 1.1.1 国外研究现状16-19
  • 1.1.2 相关理论19-29
  • 1.1.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29-32
  • 1.1.4 存在的问题32-33
  • 1.2 乐观的主要学术进展研究33-4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33-35
  • 1.2.2 主要成就35-43
  • 1.2.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43-47
  • 1.2.4 存在的问题47-49
  • 1.3 心理健康及其研究49-5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49-50
  • 1.3.2 主要成就及相关理论50-54
  • 1.3.3 国内研究的现状54-56
  • 1.3.4 存在的问题56
  • 1.4 乐观、社会认同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56-59
  • 1.4.1 乐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56-58
  • 1.4.2 乐观与社会认同的相关研究58
  • 1.4.3 社会认同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58-59
  • 1.5 乐观、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59-61
  • 1.6 乐观、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61-64
  •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64-76
  • 2.1 问题的提出64-67
  • 2.2 研究假设67-69
  • 2.3 本研究拟解决的具体问题69-73
  • 2.3.1 乐观的跨文化研究及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69-70
  • 2.3.2 藏族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社会认同的中介作用70-72
  • 2.3.3 藏族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文化适应的调节作用72
  • 2.3.4 藏族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应激的调节作用72-73
  • 2.4 研究内容73-74
  • 2.5 研究意义74-76
  • 第3章 藏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研究76-98
  • 3.1 引言76-77
  • 3.2 藏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的理论建构与量表编制77-88
  • 3.2.1 开放式问卷与理论构想77-80
  • 3.2.2 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80-85
  • 3.2.3 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85-88
  • 3.2.4 小结88
  • 3.3 藏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程度差异性分析88-94
  • 3.3.1 目的88
  • 3.3.2 假设88
  • 3.3.3 方法88-89
  • 3.3.4 结果89-94
  • 3.4 讨论94-98
  • 3.4.1 藏族大学生社会认同问卷的理论构想94-95
  • 3.4.2 藏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程度分析95-98
  • 第4章 藏族大学生乐观研究98-118
  • 4.1 引言98-99
  • 4.2 藏族大学生乐观的理论建构与量表编制99-110
  • 4.2.1 开放式问卷与理论构想99-102
  • 4.2.2 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102-107
  • 4.2.3 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107-110
  • 4.2.4 小结110
  • 4.3 藏族大学生乐观水平差异性分析110-114
  • 4.3.1 目的110
  • 4.3.2 假设110-111
  • 4.3.3 方法111
  • 4.3.4 结果111-114
  • 4.4 讨论114-118
  • 4.4.1 藏族大学生乐观量表的理论构想114-115
  • 4.4.2 藏族大学生乐观水平特征115-118
  • 第5章 藏族大学生乐观、社会认同与心理健康水平作用机制分析118-140
  • 5.1 引言118-119
  • 5.2 目的119
  • 5.3 假设119-120
  • 5.4 方法120-122
  • 5.4.1 被试120
  • 5.4.2 工具及实施程序120-122
  • 5.5 结果122-137
  • 5.5.1 初步统计结果及分析122-126
  • 5.5.2 乐观对社会认同、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分析126-127
  • 5.5.3 乐观、社会认同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分析127-132
  • 5.5.4 社会认同为中介的乐观对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132-137
  • 5.6 讨论137-140
  • 5.6.1 藏族大学生乐观、社会认同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137-138
  • 5.6.2 社会认同在藏族大学生乐观和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分析138-140
  • 第6章 藏族大学生乐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文化适应和应激的调节作用140-162
  • 6.1 引言140-141
  • 6.2 目的141-142
  • 6.3 假设142
  • 6.4 方法142-143
  • 6.4.1 被试142
  • 6.4.2 工具及实施程序142-143
  • 6.5 结果143-158
  • 6.5.1 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143-144
  • 6.5.2 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144-147
  • 6.5.3 文化适应的调节作用147-152
  • 6.5.4 应激的调节作用152-158
  • 6.6 讨论158-162
  • 6.6.1 文化适应在乐观和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158-160
  • 6.6.2 应激在乐观和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160-162
  • 第7章 综合讨论162-178
  • 7.1 有关量表的验证与分析162-165
  • 7.1.1 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认同量表分析162-163
  • 7.1.2 多维乐观量表分析163-165
  • 7.2 藏族大学生社会认同和乐观的水平差异分析165-169
  • 7.2.1 藏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程度分析165-167
  • 7.2.2 藏族大学生乐观水平分析167-169
  • 7.3 藏族大学生乐观、社会认同及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分析169-172
  • 7.4 社会认同对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机制172-174
  • 7.5 文化适应对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机制分析174-176
  • 7.6 应激对藏族大学生乐观和心理健康的调节机制分析176-177
  • 7.7 研究不足与展望177-178
  • 第8章 研究结论及教育建议178-184
  • 8.1 研究结论178-179
  • 8.2 教育建议179-184
  • 8.2.1 藏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深入179-180
  • 8.2.2 促进藏族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180
  • 8.2.3 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180-181
  • 8.2.4 提升藏族大学生乐观水平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181
  • 8.2.5 加强社会认同对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181-184
  • 参考文献184-204
  • 附录204-214
  • 致谢214-21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21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杭生;杨敏;;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的若干新趋势——一种社会学分析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2 王毅杰,倪云鸽;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罗跃嘉,买晓琴;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介绍[J];心理学动态;2001年01期

4 张姝s,

本文编号:989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989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