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00:21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 儒家 政治哲学 研究


【摘要】:政治哲学俨然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显学,学术界对政治哲学的研究越来越热闹,在这种热闹的学术研究氛围中,可以发现,通过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为当下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提供本土资源,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研究路径。本文以《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为题,正是这种研究氛围直接催生的结果。笔者寄望这一研究能为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建设奉献微薄的力量。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是指先秦儒家对先秦政治及政治生活本质规律的把握和凝炼的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目的在于,创立者们力图为人们认识、反思政治与政治生活的正当性提供价值标准,为人们的政治实践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引领人们进行政治生活的价值追求。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对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了系统考察,其主要内容涉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指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对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并规定了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学术旨趣、基本内容,合理与不足。 第二部分,对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从本体论和人性论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与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是价值本体论,这种本体论重在为人的生命存在于生命活动确立价值之源,当然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也是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因而,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同样也为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提供价值依据。从儒学天人合一的逻辑架构出发,儒家的天道本体与人性是关联在一起的,本体论与人性论的贯通,直接将本体世界与人的生活世界联系在一起,从而解决作为价值追求的本体如何落实于人的现实行为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体现为与本体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功夫论问题。 第三部分,对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分析与概括。笔者认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围绕政治生活、政治行为的“应然”而展开,具体表现为政治生活的理想状态、政治行为的价值追求、政治关系的价值定位和政治行为的价值规范等四个方面。在政治生活的理想状态方面,孔孟荀以及《中庸》虽各有不同看法,但总体上追求和谐是他们共同的价值诉求。无论是孔子的大同小康,还是孟子的王道仁政,也无论是《中庸》的“道并行而不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还是荀子的“一天下”,都体现了对和谐的追求。就政治的价值目标而言,儒者主张政治行为应该体现为“正其不正以归于正”,即对社会层级以及基于不同社会层级的权利与义务的肯定与认可,这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标志。儒者认为政治的价值还体现,政治行为应该成就个体的完美人格,并体现兼济天下的价值承担,修己成己、成人成物、化成天下应该成为政治生活永恒的价值追求。就政治关系的价值定位而言,儒者主张民贵君轻、君臣有义,并提出了系统的为君为臣之道。最后,关于政治行为的价值规范亦即政治行为中的价值选择问题,儒者尊崇“尊王贱霸”、“义以制利”和以公为先的价值原则。王霸之辩、义利之辩、公私之辩系统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规范思想。
【关键词】:先秦 儒家 政治哲学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B22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37
  • 一、选题依据11-14
  • 二、何为政治哲学14-18
  • 三、研究综述18-35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35-36
  • 五、研究方法36
  • 六、创新与不足之处36-37
  • 第一章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37-50
  • 第一节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产生的经济背景37-39
  • 第二节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产生的政治环境39-44
  • 第三节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44-50
  • 第二章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本体论基础50-86
  • 第一节 本体和本体论50-52
  •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特点52-56
  • 一、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是价值本体论52-53
  • 二、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与人性论相贯通53-55
  • 三、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与工夫论相统一55-56
  • 第三节 先秦儒家的天道观56-75
  • 一、“天道”朔源56-59
  • 二、孔子及部分后学的天道观59-67
  • 三、孟子的天道观67-72
  • 四、荀子的天道观72-75
  • 第四节 先秦儒家的人性论75-86
  • 一、孔子的人性论75-78
  • 二、《性自命出》的人性论78-79
  • 三、孟子的人性论79-82
  • 四、荀子的人性论82-86
  • 第三章 和谐大同:先秦儒家的政治理想论86-103
  • 第一节 理想与政治理想86-88
  • 第二节 小康大同:孔子的政治理想88-91
  • 一、“大同”社会88-90
  • 二、“小康”思想90-91
  • 第三节 并育并行:《中庸》的政治理想91-95
  • 第四节 王道仁政:孟子的政治理想95-98
  • 第五节 一天下:荀子的政治理想98-103
  • 第四章 内圣外王:先秦儒家的政治价值论103-119
  • 第一节 价值与政治价值103-106
  • 第二节 正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106-110
  • 一、“正名”之“正”106-107
  • 二、德位合一之“正”107-109
  • 三、“正其不正以归于正”109-110
  • 第三节 内圣外王110-119
  • 一、修己成己111-114
  • 二、成人成物114-117
  • 三、明体达用117-119
  • 第五章 民贵君轻,君臣有义:先秦儒家的政治关系论119-137
  • 第一节 君臣有义119-126
  • 一、为君之道120-123
  • 二、为臣之道123-126
  • 第二节 民贵君轻126-137
  • 一、民为邦本126-128
  • 二、治国为民128-133
  • 三、民贵君轻133-137
  • 第六章 义、公为先:先秦儒家的政治规范论137-162
  • 第一节 王霸之辨:政治行为的崇王贱霸原则137-150
  • 一、圣人德化:达成政治理想的路径正义138-143
  • 二、德主刑辅:治理手段选择的道德优位143-147
  • 三、以德配位:擢拔政治人才的道德考量147-150
  • 第二节 义利之辨:政治治理的以义生利原则150-157
  • 一、“义”“利”内涵以及义利之辨的双重意蕴150-153
  • 二、以义制利的为政原则153-155
  • 三、义以生利的治理原则155-157
  • 第三节 公私之辨:政治规范的选择与权衡之道157-162
  • 一、儒家公私之辨的三重内涵及区分意义157-159
  • 二、普通民众政治行为的政治规范选择159-160
  • 三、为政者政治行为选择的规范冲突160-162
  • 结语162-165
  • 参考文献165-172
  • 附录172-173
  • 后记173-1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师伟;;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J];东南学术;2009年02期

2 严正;;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刍议[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3 赵汀阳;;哲学的政治学转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郭齐勇;;再论儒家的政治哲学及其正义论[J];孔子研究;2010年06期

5 陈晏清;;政治哲学的时代使命[J];求是学刊;2006年03期

6 颜炳罡;论孔子的仁礼合一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朱士群;政治存在、政治价值和政治话语——试论作为公共哲学的政治哲学[J];学术界;2000年03期

8 万俊人;关于政治哲学几个基本问题研究论纲[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9 林存光;;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纲——一项基于中西比较视角的审视与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陈来;;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997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997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3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