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旭《论语点睛》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02 03:06
  晚明时期,社会动荡,学术风气则是呈“三教合一”趋势,佛教的地位衰微。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智旭,为了拯救这个局面,通过援儒入佛的方法,挽救佛教。他以“心性之学”作为会通佛儒的桥梁,摒弃了传统僵化的程朱理学,以孔颜心学为千古道脉,以阳明之所悟为孔颜真传、以阳明心学作为沟通佛儒的桥梁,认为阳明心学乃是佛教证成之法。智旭致力于把佛教义理和儒家特色思想会通起来;以佛教之“觉”释儒家之“学”;以佛教之“性体”释儒家之“仁”。在三教合一背景之下,通过与儒家特色思想的结合,吸收了儒家思想,在新的机遇之下,佛学得以新生。此外,智旭还通过对儒家“道”“君子”“孝”做了引申与对比,把儒家之“道”与佛教“成佛”等同起来;对“君子”道德主体建设与佛教修行关联起来;此外,还用佛教的“出世之孝”与儒家的“孝”做了对比,突出佛教的救世情怀。智旭在会通佛儒同时,也在反思佛教内部矛盾。他力图整合诸宗内部矛盾、痛斥狂禅之病。他在复兴佛教同时,也在反思“四书学”,力图匡正当时社会背景之下僵化的儒学。总的来说,《论语点睛》切时应机、圆融儒佛,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部著作。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智旭的人生与学思背景
    1.1 智旭生平及著述
        1.1.1 入世与出世之间的抉择
        1.1.2 献身佛学的学术会通
    1.2 《论语点睛》著述的学术背景
        1.2.1 文化上三教会通的趋势
        1.2.2 新机遇下的佛学
    1.3 《论语点睛》文本及其佛学禅证
        1.3.1 《论语点睛》的文本特点
        1.3.2 《论语》学的佛学阐证
二、《论语点睛》的思想特色
    2.1 沟通佛儒的心学桥梁
        2.1.1 阳明悟道是佛教方法的证成
        2.1.2 阳明心学对智旭的启发
        2.1.3 “大悲之心”乃仁民爱物之心
    2.2 由“学”而“觉”的方法意识
        2.2.1 “学”的传统儒家诠释
        2.2.2 智旭的为“学”之功
    2.3 “性体之仁”的最高德性
        2.3.1 孔子之“仁”
        2.3.2 智旭的性体之仁
三、佛儒会通的理论成果
    3.1 道器观
        3.1.1 从佛教的生死观论“闻道”“弘道”的意义
        3.1.2 用“忠恕之道”证成佛之“初心”
    3.2 君子观
        3.2.1 以心为体的道德主体建构
        3.2.2 “真我”的君子境界追求
    3.3 孝道观
        3.3.1 “出世孝”的终极关怀
        3.3.2 “至孝方能慈天下”的救世情怀
四、佛儒会通的贡献与意义
    4.1 对晚明佛教的反省
        4.1.1 学术的佛家立场
        4.1.2 整合诸宗的强烈愿望
    4.2 复兴佛学,匡正儒学
        4.2.1 对“四书学”的借鉴与反思
        4.2.2 借佛学以匡儒学之弊
    4.3 会通佛儒,建构文化的多元意义
        4.3.1 架起佛儒间的桥梁
        4.3.2 包容的多元文化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49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849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5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