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程度副词“很”、“极”、“死”、“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4:16

  本文关键词:程度副词“很”、“极”、“死”、“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现代汉语中四个相近有关联的程度副词“很”、“极”、“死”、“坏”之间的相同及相异问题,并运用“语法化”理论从历时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除去引言,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本文以详细正确地描写现代汉语中经常容易混淆的四个程度副词“很”、“极”、“死”、“坏”的分布为主要目的,并运用比较手法揭示其相同和差异之处,力图为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参考, 并对其共时平面的差异从历时角度做出了初步的回答。 引言部分详细介绍了该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指出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目前的描写还不够细致而且也不集中, 而对这四者进行全面详尽的比较更是当务之急。这一部分同时介绍了本文写作的语料来源、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详细描写了这四个程度副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情况, 将相当的重点放在它们各自可以出线的位置、它们与动词、形容词搭配的局限( 包括充当的语法成分、与之相关动词形容词的音阶、语义特征)上,为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描绘了这四个词语详尽的分布情况。 第二部分则对这四个程度副词两两搭配并运用比较的方法指出其存在的相同与差异之处。这部分主要研究它们在和动词形容词搭配时由于各自语义色彩、虚化程度的不同而导致的对与之搭配的动词形容词的不同。 第三部分则从句法功能、结构方式、表义特征三个方面总结了这四个程度副词比较的结果,指出正是由于它们虚化的起始点不同因而程度也不同,才导致了上述三个方面的明显差异。 第四部分从历时的角度具体探讨了和这四个程度副词有关的一些语法化过程, 包括古今常用程度副词的差异、V死O格式的产生及其发展、“很”的语法化过程、坏的语法化过程,通过解释了这些格式产生的年代、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共时平面的影响深化了对它们的同与不同的考察。
【关键词】: 语法化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146.2
【目录】:
  • 零 引言6-10
  • 0.1 以往研究的回顾与分析6-9
  • 0.2 本文的打算和安排9-10
  • 壹 “很”、“极”、“死”、“坏”10-20
  • 1.1 “很”10-13
  • 1.1.1 很+形容词10
  • 1.1.2 很+形容词10-11
  • 1.1.3 很+动词/动词短语11
  • 1.1.4 很+其他动词短语11
  • 1.1.5 得很11-13
  • 1.2 “极”13-17
  • 1.2.1 [副]用在形容词13
  • 1.2.2 极+动词短语。作状语13-14
  • 1.2.3 形/动+极+了14
  • 1.2.4 极+不+形容词14
  • 1.2.5 形容词/动词+之+极14-15
  • 1.2.6 程度补语标记的零形式15-17
  • 1.3 “死”17-18
  • 1.3.1 到死也17-18
  • 1.4 “坏”18-20
  • 贰 “很”、“极”、“死”、“坏”比较20-27
  • 2.1 和“很”比较20-25
  • 2.1.1 “很”、“极”比较20-23
  • 2.1.2 “很”、“死”比较23-24
  • 2.1.3 “很”、“坏”比较24-25
  • 2.2 和“极”比较25-26
  • 2.2.1 “极”、“死”比较25-26
  • 2.2.2 “极”、“坏”比较26
  • 2.3 和“死”比较26-27
  • 2.3.1 “死”、“坏”比较26-27
  • 叁 “很”、“极”、“死”、“坏”比较的结论27-31
  • 3.1 句法功能27-28
  • 3.2 结构方式28-29
  • 3.3 表义特征29-31
  • 肆 历史上的分析31-43
  • 4.1 古代程度副词31-32
  • 4.2 “V死O”格式的产生32-36
  • 4.3 “很”的语法化过程36-38
  • 4.4 试论“坏了”表示程度的语法化过程38-43
  • 伍 结语43-44
  • 主要参考文献44-48
  • 后记48-49
  • 论文独创性声明49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49-5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检容;;含极性程度义的“(V)杀”、“(V)煞”和“(V)死”差异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解长霞;袁光;;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作补语成因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翟帆;;“最”与“极”的用法辨析[J];语文学刊;2006年S2期

4 袁光;解长霞;;程度副词补语不对称的认知解释[J];语文学刊;2009年19期

5 王娟;;同义副词“太”“极”的统计分析[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论语法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戴霞;“V/A+极/死/透/坏+了”的搭配关系考察及教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邓丽;桂林话语法专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卞于靖;《水浒传》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刘艳;“VP/AP+死+了”与“VP/AP+极+了”结构的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张明博;“很+X”和“X+得很”格式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刘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文娟;程度副词作补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西北大学;2012年

9 廖娟;“很”、“太”的共时与历时考察[D];湖南大学;2012年

10 梁晓卉;“X死也Y”句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程度副词“很”、“极”、“死”、“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63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