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淀粉—布洛芬包合物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8 12:26

  本文关键词:淀粉—布洛芬包合物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直链淀粉可作为主体分子,可实现对客体小分子的包结络合。淀粉由含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而只有淀粉中的直链淀粉成分才会具有包合性能。由于直链淀粉和淀粉都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直链淀粉及淀粉可成为优良的药物载体,所以二者在医药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布洛芬(IBU)为临床常用的非甾体消炎药,被广泛地用于临床疾病的抗炎治疗,但其释放率低,并对胃有极大的副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布洛芬在小肠内缓释性能,并减少其对胃的副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淀粉-布洛芬包合物及直链淀粉-布洛芬包合物的制备、结构及控释药物性能。采用碱液法分别制备出不同比例的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体系[1/6(IBU/AS-C)、1/8(IBU/AS-C)、 1/10(IBU/AS-C)、1/12(IBU/AS-C)、 1/15(IBU/AS-C)、1/20(IBU/AS-C)、1/30(IBU/AS-C)、1/60(IBU/AS-C)]和布洛芬-淀粉包合物系[1/7(IBU/ST-C)、1/10(IBU/ST-C)、1/16(IBU/ST-C)、1/25(IBU/ST-C)、 1/30(IBU/ST-C)]。在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体系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出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中布洛芬的含量,结果表明:1/8(IBU/AS-C)、1/10(IBU/AS-C)及1/12(IBU/AS-C)的布洛芬含量最高。采用X衍射法(XRD)及红外光谱法(FTIR)对直链淀粉包合物体系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8(IBU/AS-C)、1/10(IBU/AS-C)及1/12(IBU/AS-C)具有最明显的包合物结构特征。.然而,为了进一步确认1/8(IBU/AS-C)、1/10(IBU/AS-C)及1/12(IBU/AS-C)的包合物结构的形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固体核磁(Solid13C NMR)对三个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证明三个样品均具有包合物结构。据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的结果表明,1/8(IBU/AS-C)1/10(IBU/AS-C)及1/12(IBU/AS-C)在模拟胃液中比较稳定,布洛芬基本上不会被释放出来;而在模拟小肠液中,在0~8h内,三个样品中的布洛芬会被缓慢地释放出来。因此,1/8~1/12比例之间的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具有最佳小肠靶向缓释布洛芬的特点,不仅有利于减弱布洛芬的负作用,并且能起到长效治疗疾病的作用。同样地,对布洛芬-淀粉包合物体系的研究也是采用以上相同的研究思路,结果表明1/10(IBU/ST-C)及1/16(IBU/ST-C)的结构均为最佳包合物结构。在体外模拟胃肠环境中,1/10~1/16比例之间的布洛芬-淀粉包合物具有最佳缓释性能。
【关键词】:直链淀粉 淀粉 布洛芬 包合物 缓释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22
  • 1.1 淀粉9-10
  • 1.2 支链淀粉结构10-11
  • 1.3 直链淀粉包合物的研究进展11-18
  • 1.3.1 直链淀粉结构11-14
  • 1.3.2 直链淀粉包合物的制备方法14-17
  • 1.3.3 直链淀粉包合物的表征方法17-18
  • 1.3.4 直链淀粉包合物的应用18
  • 1.4 布洛芬简介18-19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19-22
  •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9-21
  •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21-22
  • 2 材料与方法22-30
  •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22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22-24
  • 2.3 实验方法24-30
  • 2.3.1 布洛芬标准曲线的绘制24-25
  • 2.3.2 布洛芬包结络合物的制备25-27
  • 2.3.3 包合物中布洛芬含量的测定27
  • 2.3.4 包合物的表征27-28
  • 2.3.5 包合物的体外控释性能评价28-30
  • 3 结果与讨论30-55
  • 3.1 脱脂淀粉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30-31
  • 3.2 包合物的含量及得率31-33
  • 3.2.1 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的含量及得率31-32
  • 3.2.2 布洛芬淀粉包合物的含量及得率32-33
  • 3.3 包合物的XRD分析33-36
  • 3.3.1 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的XRD分析33-35
  • 3.3.2 布洛芬淀粉包合物的XRD分析35-36
  • 3.4 包合物的FTIR分析36-38
  • 3.4.1 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的FTIR分析36-37
  • 3.4.2 布洛芬淀粉包合物的FTIR分析37-38
  • 3.5 包合物的DSC分析38-45
  • 3.5.1 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的DSC分析38-42
  • 3.5.2 布洛芬淀粉包合物的DSC分析42-45
  • 3.6 包合物的~(13)CNMR分析45-47
  • 3.6.1 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的~(13)CNMR分析45-46
  • 3.6.2 布洛芬淀粉包合物的~(13)CNMR分析46-47
  • 3.7 包合物在模拟胃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47-50
  • 3.7.1 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在模拟胃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47-49
  • 3.7.2 布洛芬淀粉包合物在模拟胃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49-50
  • 3.8 包合物在模拟小肠下条件下的缓释评价50-55
  • 3.8.1 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在模拟小肠下条件下的缓释评价50-52
  • 3.8.2 布洛芬淀粉包合物在模拟小肠下条件下的缓释评价52-54
  • 3.8.3 布洛芬直链淀粉包合物与布洛芬淀粉包合物的靶向胃肠控释性能比较54-55
  • 4 结论55-56
  • 5 展望56-57
  • 6 参考文献57-62
  • 7 攻读硕士学位发表论文情况62-63
  • 8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竹兴;张小华;;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鉴定[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欧云国;黄华;;茴三硫-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3 程贤u&,苏英草,关怀民;聚乙烯醇与多价态钼配合物的包合物[J];分子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4 张锦楠,石梅,李奇;硫代三氰酸为主体晶格的四丁基铵类层状包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谷福根,吴春芝,李汉蕴;阿魏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J];中国药房;2003年10期

6 姜立群,翟所迪,杨丽,李晓光;氢化可的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3年10期

7 张学农,唐丽华,阎雪莹,张强;马蔺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鉴定及热力学稳定性研究[J];中草药;2005年02期

8 罗昕,徐月红,陈宝,古练权,黄民,刘培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隐丹参酮的增溶作用及其包合物的制备[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7期

9 刘玉雯,余祥彬,吴宏霞;酮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邓利斌,欧阳五庆,景俊年,王政军,孙红武;氟苯尼考-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柘僮;杨明;许润春;高亚男;吴品江;邹文铨;;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物相鉴别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钱佩佩;刘瑾;王玮;田京辉;曹凯;;维生素C包合物的拉曼光谱验证[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3 谷福根;李文妍;孟根达来;王毅;吴春芝;张爱武;;诺氟沙星-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4 张颖;洪海龙;毛颖;王小军;竺宁;韩利民;索全伶;;甲苯磺酸妥舒沙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5 许亚改;刘静;王建平;刘聚祥;;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研究[A];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交流会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代禧;刘亿淑;黄强;陈正隆;王慧荣;纪兰兰;;分子动力学参数的选择对主客体包合物模拟结果的影响—2-苯乙醇-α-环糊精包合物的分子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何茹;侯世祥;;环糊精及其包合物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药用新辅料与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研讨会会议论文资料[C];2006年

8 葛霞;黄铮;田世龙;李守强;;马铃薯抑芽剂氯苯胺灵/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合成表征以及对水溶性、热稳定性的改善[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9 周健;金城;李俊贤;李兴丰;罗永明;赵艳玲;肖小河;温瑞卿;叶桃;张妲;陈静;;行军散挥发油H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文杰;樊志;郭敏杰;刁春华;景作亮;陈鑫;;环糊精与间硝基苯氧乙酸包合物的晶体结构[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雪飞邋李纪伟 王亮;中药包合物研发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王齐放;混合粉碎法制备晶体与β—CD包合物[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马艳红;β-环糊精包合不利于冰片释放[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朱峰;周新腾;环糊精及其包合物的应用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记者 郑惠荣;瓦克集团研发出新型建筑香精稳定工艺[N];中国建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谷福根;前列腺素E_1-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鼻粉剂与舌下片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2 聂淑芳;长春西汀包合物及其缓释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3 张华;阿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及在磁导靶向给药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8年

4 蒋志伟;纤维素在NaOH/尿素(或硫脲)水溶剂中的氢键作用及其包合物结构[D];武汉大学;2014年

5 张金艳;环糊精对除草剂的包合、增溶与除草活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6 高建纲;基于β-环糊精和长链脂肪族二元酸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张正哲;丝裂霉素C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热化疗及环糊精包裹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潍旭;普拉格雷包合物的制备及评价[D];延边大学;2015年

2 黄修杰;基于淀粉包合物的沉淀碳酸钙填料的改性与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范开元;灯盏花素包合物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特性考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席骏钻;香附四物汤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及体内过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冯聂聂;柠檬醛/一氯三嗪-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芳香整理应用[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6 赵美荣;β-环糊精衍生物及其聚合物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增溶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郝成轩;基于磺化杯[n]芳烃为超分子主体的主客体包合物的光谱行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万娅莉;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反应中催化机理的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9 彭克林;基于环糊精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阳师范学院;2015年

10 周业芳;芳香性多齿甜菜碱类衍生物的氢键包合物和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淀粉—布洛芬包合物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459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