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HCN离子通道的长效局麻药的设计、合成和评价

发布时间:2017-06-19 12:16

  本文关键词:基于HCN离子通道的长效局麻药的设计、合成和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临床用HCN离子通道非选择性抑制剂伊伐布雷定及其同系物西洛雷定、MEL57A、伊伐布雷定、扎替雷定和EC18为研究对象,提取出可能的药效基团七元氮杂环,以局麻药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结构单元替代其中的苯胺结构片段,以期构建即保留HCN离子通道抑制效果,又保留局部麻醉药的麻醉作用的化合物。同时为了兼顾MEL57A分子中连接片断双键结构所展示出来的选择性,本论文亦分别采用了丁烷和顺-2-丁烯为连接部分,共设计合成了4个目标化合物。本论文同时合成了罗哌卡因的一对对映异构体和罗哌卡因外消旋体,并通过手性色谱鉴定其光学纯度,以用于研究罗哌卡因的一对对映异构体对HCN离子通道选择性差异。在异氟烷气体麻醉条件下,对小鼠乆窝注射目标化合物1(37mM),化合物2(37mM),化合物3(15mM),进行坐骨神经麻醉,,记录针刺疼痛抑制持续时间,以研究目标化合物局部麻醉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化合物1的局部麻醉持续时间为39.4(34.6~44.1)min,化合物2的局部麻醉持续时间为47.3(39.0~55.5)min,化合物3的局部麻醉持续时间为23.5(3.6~43.4)min,利多卡因在相同给药摩尔浓度下,局部麻醉持续时间为6.7(4.0~9.5)min。通过质粒pcDNA3.0-HCN1、pcDNA3.0-HCN2和pcDNA3.0-GFP转化大肠杆菌DH5α,以小量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质粒,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以双酶切鉴定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确认的pcDNA3.0-HCN1和pcDNA3.0-GFP质粒、pcDNA3.0-HCN2和pcDNA3.0-GFP质粒分别共转染进入HEK293细胞中,构建HCN1型及HCN2型离子通道的真核细胞表达模型。通过膜片钳记录电流,验证离子通道的活性。本文以单分子、双靶点的药物设计思路,将HCN离子通道抑制剂的活性结构片段和局麻药分子通过碳链连接起来,设计合成4个目标化合物,整体动物的初步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1-3具有较好的局麻效果。本文亦建立HCN离子通道的体外细胞模型,为下一步进行目标化合物体外HCN离子通道抑制作用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HCN离子通道 HCN离子通道抑制剂 局部麻醉药 利多卡因 药物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HCN离子通道家族研究进展11-13
  • 1.2.1 HCN离子通道的分类及结构特点11-12
  • 1.2.2 HCN离子通道在人体内的分布12-13
  • 1.3 HCN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13-14
  • 1.4 HCN离子通道异常与人类相关疾病14-16
  • 1.5 HCN离子通道作为药物靶点16-19
  • 1.6 新型HCN离子通道选择性抑制剂研究的方向及面临的挑战19-20
  • 1.7 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20-22
  • 第二章 化合物的设计及合成22-36
  • 2.1 化合物设计22-24
  • 2.2 仪器24
  • 2.3 试剂24-25
  • 2.4 化合物的合成路线25-27
  • 2.4.1 化合物(1)的合成路线25
  • 2.4.2 化合物(2)的合成路线25-26
  • 2.4.3 化合物(3)的合成路线26
  • 2.4.4 化合物(4)的合成路线26-27
  • 2.5 设计药物的合成27-31
  • 2.5.1 目标化合物1的合成27-28
  • 2.5.2 目标化合物2的合成28-29
  • 2.5.3 目标化合物3的合成29-30
  • 2.5.4 目标化合物4的合成30-31
  • 2.6 罗哌卡因对映异构体的合成31-34
  • 2.6.1 罗哌卡因对映异构体的合成路线31-32
  • 2.6.2 罗哌卡因消旋体的合成路线32
  • 2.6.3 手性罗哌卡因的合成过程32-34
  • 2.7 R-型及S-型罗哌卡因手性分析34-35
  • 2.8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活性评价36-46
  • 3.1 目标化合物动物水平效果初探36-37
  • 3.1.1 试剂36
  • 3.1.2 仪器36
  • 3.1.3 实验方法36-37
  • 3.1.4 实验结果37
  • 3.2 HCN离子通道选择性抑制剂体外评价体系构建37-45
  • 3.2.1 试剂38
  • 3.2.2 仪器38
  • 3.2.3 实验试剂配置38-39
  • 3.2.4 步骤及方法39-42
  • 3.4.4.1 质粒扩增39-40
  • 3.2.4.2 细胞评价模型构建及电生理验证40-42
  • 3.2.5 实验结果42-45
  • 3.2.5.1 质粒的扩增42-44
  • 3.2.5.2 细胞评价模型构建及电生理验证44-45
  • 3.3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结果与展望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6
  • 附录56-67
  • 相关研究成果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洪,王晓良;离子通道的调控和受体依赖的离子通道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年05期

2 刘道明,陈新民;离子通道调节与心肌缺血[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年04期

3 周士胜,杨安钢;心肌阴离子通道与阳离子通道的相互关系[J];心脏杂志;2002年05期

4 ;“医学生物信息学专题杂志”专栏[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年02期

5 ;细胞离子通道与疾病(2)[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年03期

6 ;细胞离子通道与疾病(3)[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年04期

7 张宗明,裘法祖;离子通道与疾病[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5期

8 张萍;;离子通道[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年02期

9 曾煜;郭忻;;胃肠离子通道及其影响因素与平滑肌运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年16期

10 ;离子通道(14)[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凤枝;;离子通道的选择性与水化离子的脱水几率[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张静;刘玮孟;杨倩;陶争荣;沈军达;田勇;王德前;卢立志;;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徐天乐;;离子通道化学神经生物学若干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徐天乐;;酸敏感离子通道非质子配体的发现[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马恒;裴建明;王跃民;周士胜;;阴离子通道在维持大鼠血管张力中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李洁;Reiner Salzer;周专;;人工非肽离子通道在类脂双分子膜中重组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陈建国;王芳;龙利红;金悠;胡壮丽;;离子通道的氧化性调节[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王磊;高磊;刘志成;李霞;;离子通道蛋白质互作网络中的拓扑特性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于生元;;疼痛与离子通道[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宋冬梅;蒋宗滨;;离子通道与疼痛[A];200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执;离子通道探寻细胞之门[N];科技日报;2002年

2 董智;离子通道检测新技术助推药物研发[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白毅;我学者离子通道研究获得国际高度评价[N];中国医药报;2013年

4 柯南;离子通道:不可能的任务[N];南方周末;2003年

5 陈国东;测定单个离子通道活性的生物芯片问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6 季明 胡婧;首条SARS病毒释放“通道”被发现[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胡德荣;SARS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获突破[N];健康报;2006年

8 道格拉斯·福克斯 翻译 栾兴华;你还能更聪明吗?[N];光明日报;2011年

9 ;脊椎动物也有控制感觉传导的“通道”[N];大众科技报;2003年

10 奇云;沿细胞膜通道走向诺贝尔奖[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雯;基于柱[5]芳烃单分子人工跨膜离子通道的组装及其跨膜输送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魏东;酸敏感离子通道1a的通道开放、药物调控及其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3 杨扬;酸敏感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祁金龙;KCNQ2/3及CaCCs离子通道调节剂的设计合成与筛选以及高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张彦莉;双层类脂膜与离子通道分子自组装性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2年

6 林慧敏;离子通道模型的静电势计算[D];北京大学;2013年

7 韩重阳;与疾病相关的离子通道表达和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黄华宇;胰岛素分泌,离子通道性质及新型吸附材料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李艳;TRPC离子通道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的神经元轴突转向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10 肖峰;离子通道Markov建模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海叶;基于离子通道的短QT病理仿真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4年

2 任翠霞;代谢型P2Y受体激动剂UTP对初级感觉神经元酸敏感离子通道的增强作用[D];湖北科技学院;2016年

3 马丽桃;人心肌组织中离子通道控制参数对行波动力学行为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姜河海;以离子通道为靶点的中草药作用机制及活性成分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时明阳;基于HCN离子通道的长效局麻药的设计、合成和评价[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马恒;阴离子通道在维持大鼠血管张力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7 徐秀知;钾离子通道及其通透性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8 张永岩;离子通道随机开关模型[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袁鲁峰;基于特征筛选方法预测不同离子通道活性的芋螺毒素[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马丹;离子通道参数对神经元电位发放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HCN离子通道的长效局麻药的设计、合成和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462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6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