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激趣、培志、养成”功能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5:54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是一线教师宝贵的教学实践经历凝结出来的花朵,经过研究者不懈的探索和智慧的灌溉,它在教育教学这片沃土中,生长着成长着,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新。本研究是“四点突破”教学范式这枝花上的一片绿叶,既是对它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又是在它原有基础上的探索和创新。研究者在“四点突破”教学范式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具有“激趣、培志、养成”功能的假设。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论证“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具有“激趣、培志、养成”功能在理论层面成立。对“四点突破”教学范式“激趣、培志、养成”功能的深入研究,不仅提升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而且让我们站在了全新的视域内探索教育教学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建构法和案例分析法,基于“四点突破”教学范式现有理论体系,尝试构建出对“四点突破”教学范式“激趣”“培志”“养成”功能解读的完整理论体系,并构建出相应的分析模式、过程模式、关系图,以期用一种较为直观的呈现方式辅以论证“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具有“激趣、培志、养成”的功能。本研究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选题缘由、进行核心概念界定、阐述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研... 

【文章来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激趣、培志、养成”功能的理论研究


“四点突破”课堂运行机制

模式图,兴趣,来源分析,四点


图 5.1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原生兴趣来源分析模式(三)“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伴生兴趣来源“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伴随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在知、梳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生长的兴趣划分为伴生兴趣。“四点突破”强调兴趣来源于知识本体,故而,伴生兴趣来源于知识本体,即来源于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所蕴含的系统性、逻辑性、发展性、思想性和方法性。要厘清伴生兴趣同样必须追问与伴生兴趣相关的知识本体来自哪里?伴生兴趣产生于知识重难点突破过程中,知识重难点突破过程可以理解为正课阶重点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要点,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主要线索点就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伴应来源于教材中的知识重难点本身以及知识重难点的内涵,系统性、逻辑性、发展性和方法性。

模式图,兴趣,来源分析,四点


图 5.2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伴生兴趣来源分析模式(五)“四点突破”教学范式衍生兴趣来源“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将学生个体在知识的拓展应用和迁移过程中产生的兴趣划衍生兴趣。“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强调兴趣来源于知识本体,故而,衍生兴趣来源于本体,即来源于学科知识本身以及学科知识所蕴含的系统性、逻辑性、发展性、思想方法性。要厘清衍生兴趣的来源,同样要继续追问与衍生兴趣相关的知识本体来自?衍生兴趣产生于学习发展点突破过程中,“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学习发展点即学习连续不变化过程,可以理解为结课阶段知识拓展迁移。“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衍生兴趣就于拓展应用和迁移的知识本身以及拓展知识的内涵,系统性、逻辑性、发展性、思想方法性。这里拓展的知识既可以是本学科的学科知识,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学科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归学科育人原点的现实追问[J]. 柳夕浪.  教育科学论坛. 2019(05)
[2]浅谈“四点突破”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 何支勇.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8(10)
[3]论教师的价值引领:从志向到行动——基于舍勒的价值伦理学视域[J]. 朱晓宏.  教育研究. 2017(10)
[4]“四点突破”理念在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中的应用——以《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为例[J]. 冉红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5]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模式[J]. 梁砾文,王雪梅.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7(02)
[6]把核心素养内化于课堂[J]. 赵学昌.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32)
[7]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
[8]课堂教学“四点突破”教学理念的提出[J]. 张瑛,胡懿,邢焰,彭乃霞,邹洪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9]布鲁纳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J]. 李晓丽.  教育探索. 2015(11)
[10]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 常珊珊,李家清.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9)

博士论文
[1]基于实践理性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 索磊.西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学科育人价值转化视角下的教学方式研究[D]. 钱胜男.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中学生科学志趣研究[D]. 温哲.苏州大学 2018
[3]学习迁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D]. 叶堃鹏.福建师范大学 2015
[4]孔孟志趣研究[D]. 张炜芳.赣南师范学院 2014
[5]学科知识本体的构建及其应用[D]. 高丹丹.电子科技大学 2014
[6]当理想遭遇现实:A中学借鉴杜郎口模式研究[D]. 胡梅梅.石河子大学 2013
[7]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旨趣的高中化学课例研究[D]. 杨晶.安徽师范大学 2013
[8]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D]. 卢鹏.西南大学 2012
[9]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庆锋.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0]兴趣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发[D]. 李荣婧.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48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548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6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