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学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18 12:54

  本文关键词:国内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与特点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发表 > 学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学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发布日期: 2014-11-24 发布:  

  2014年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4年9期

  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音乐潜能,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论文网
  校园文化创新精神音乐实践活动我国音乐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1.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和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作为物质和社会空间,与一定的学校特色相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可以说,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就一定与其成长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科学的校园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精神面貌的反应,更是引导学生走正道、迈大步、向前冲的领路人。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濡化,正是文化具有濡化的作用,所以身在和谐、科学、健康校园文化中的学生,会深深地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引导,其行为规范和品质德行等都将得到很好的练就。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际关系的舒缓,对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社会关系网络能力的培育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仔细,也不可能渗透学生日常生活,特别是课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切面,这就需要有文化的引导,需要有文化的熏陶。而和谐校园文化就正好可以起填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不足的漏洞,正好可以起到一种软教育的功能,可以起到一种学生乐于接受也愿意接受的作用。
  要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文化是一个学校活力的象征,也是学生成长的舞台。社团文化是一个学校活力的象征,也是学生成长的舞台。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如何可能使社团文化尽可能地覆盖到每一个学生,不使一个学生掉队,要尽可能地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进来。其次,是如何尽可能地使我们的社团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更加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次,是如何尽可能地使我们的社团文化活动与现代科技、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尽可能地与社会发展的可能趋势结合起来。这些问题,或许是今后的社团文化活动可以借鉴和开发的地方。
  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要求赋予素质教育崭新的、更深刻的涵义和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学要特别强烈。”孩子总是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音乐同样如此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环境中,心智得以提高,技能得以发展,在愉悦的音乐学习天地中,体味音乐的快乐、成功与收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然网络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欣赏变得空前开放,学生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唇枪舌战、刀光剑影;有甚者建立网站,直接再因特网上和外界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把音乐欣赏与文学,史地、哲学、美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将音乐欣赏与研究性学习、“网上冲浪”有机地巧妙结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世界带给教师。
  3.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份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95%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却不喜欢音乐课,这个数据是令人震惊的,这个现象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音乐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自然不会有兴趣。那么,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我们的学生,心理成熟,知识面广,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单纯的说教很难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兴趣,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总之,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活的。彼得克莱恩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动机,活动即实际参与体验。”所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的关键。
  4.音乐实践活动的途径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
  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沙龙”式的交流、观摩。
  (2)利用多种媒体。
  (3)艺术节展演活动,这种形式可以由班级举办,也可以由年级、校级甚至由跨校组织举办。
  (4)多种形式的比赛。擂台赛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竞赛活动,能引发竞争情绪,提高竞争意识。
  (5)校内外基地活动。校内外文艺室、文化站等是学生课外活动的良好场所。
  (6)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的不同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综上所述,音乐实践活动本着自愿、灵活、多样、实践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目前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音乐潜能,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等。这些教学思想无疑将是今后音乐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邓如陵.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新理念及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3]陈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学科课程和教学策略改革[J].继续教育.
  [4]于凤云.国内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与特点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
  [5]走进新课程.
  [6]中小学音乐教育.
  [7]中国音乐教育.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9]高中研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
  [10]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国内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与特点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80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