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18:11

  本文关键词: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这显示我中华民族终身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明确提出以及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人们渴望通过继续教育来增加知识储备、更新职业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继续教育成为各国政府提升人口素质、均衡收入差距、促进阶层流动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监测和衡量区域经济社会继续教育发展的成就,找出不足并明确发展的方向,就成了摆在政策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借用指标和指标体系这一数理量化手段来评价事物发展进步和预测发展的趋势,本研究也引入该方式来研究继续教育发展中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比较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的相关指标,细致分析继续教育发展各指标的优点和不足,结合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实际,尝试从市域层面剖析和构建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从全纳教育、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展示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从零缺点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CIPP评估模型和学习型社会理论分析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阐述体系构建的五项基本原则,综合继续教育发展基础理论和现有的统计数据,运用德尔斐法,构建出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昆明市为例,从实例验证的角度进一步提高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完善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期望为继续教育相关决策部门建言。 研究最终确定的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分为四个一级指标,七个二级指标,十二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为是背景性指标、投入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二级指标分别涉及经济、社会保障、高等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机构、继续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教育场所、继续教育发展成果;三级指标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该地区普通高校数、专门开展继续教育服务的高校数、附设继续教育服务的高校数、市电视综合覆盖率、公共图书馆数、继续教育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 研究的创新点为基于前人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分析维度(背景、投入、过程和结果)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思路而又不拘泥于前人研究成果,根据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实际,独立构建出一套专门针对地级市的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其七个二级指标,十二个三级指标为本研究首次提出。 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特色、亮点在于相较于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以及其它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它只针对继续教育,从促进地级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视角,结合我国地级市继续教育发展实践,构建出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昆明市为案例,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行性,同时对昆明市的继续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问题,阐明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第二章则对国内外现有的继续教育发展指标进行整理分析;第三章介绍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基础;第四章详细梳理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五项基本原则,即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定性描述和定量测量相结合、可比性和独特性相结合、预测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等;第五章详细介绍了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包含指标体系的研究定位、指标确定的研究过程、最终确定的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含义进行详细说明。第六章以昆明市为案例,从指标体系监测结果、学生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三个侧面展示该市继续教育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地方继续教育发展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障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第七章是研究结论和展望,明确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内容,活化继续教育发展的具体思路,并就本研究的局限、不足进行说明。
【关键词】:市域 继续教育 发展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29.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导言11-2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5
  • 一、 研究背景11-12
  • (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现实需求11-12
  • (二)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发展继续教育12
  • (三)发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2
  • 二、 选题缘由12-14
  • 三、 研究意义14-15
  • (一)研究的理论价值14
  • (二)研究的应用价值14-15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15-18
  • 一、 市域15
  • 二、 继续教育15-17
  • 三、 发展17
  • 四、 指标体系17-18
  • 五、 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18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8-21
  • 一、 文献研究法19
  • 二、 德尔菲法19
  • 三、 访谈研究法19-20
  • 四、 案例研究法20
  • 五、 问卷调查法20-21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21-24
  • 一、 研究思路21-23
  • 二、 结构安排23-24
  • 第二章 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相关指标的研究现状24-33
  • 第一节 国外关于继续教育发展相关指标的研究现状24-26
  • 一、 《2011 年世界发展指标》中的继续教育发展指标24-25
  • 二、 《教育概览 2011 OECD 指标》中的继续教育发展指标25
  • 三、 《全民教育 2011》中的继续教育发展指标25-26
  • 四、 《全球教育统计摘要 2011》中的继续教育发展指标26
  • 第二节 国际继续教育发展指标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26-27
  • 第三节 国内关于继续教育发展相关指标的研究现状27-31
  • 一、 《2011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继续教育发展指标29
  • 二、 《人力资源强国指标体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的继续教育发展指标29
  • 三、 《和谐社会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楚江亭)中的继续教育发展指标29-30
  • 四、 《我国学习型社会发展指标体系》(郝克明)中继续教育发展指标30-31
  • 第四节 对国内继续教育发展指标现有研究的简要评述31-33
  • 第三章 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基础33-37
  • 第一节 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33-34
  • 一、 全纳教育理念33
  • 二、 包容性增长理念33-34
  • 三、 可持续发展理念34
  •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34-37
  • 一、 零缺点管理理论34-35
  • 二、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35
  • 三、 CIPP 评估模型理论35-36
  • 四、 学习型社会理论36-37
  • 第四章 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37-41
  • 第一节 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37-38
  • 第二节 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38
  • 第三节 定性描述和定量测量相结合38
  • 第四节 可比性和独特性相结合38-39
  • 第五节 预测性和开放性相结合39-41
  • 第五章 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41-53
  • 第一节 研究定位41-42
  • 第二节 指标确定的研究过程阐述42-48
  • 一、 专家意见调查44-47
  • 二、 指标权重分配47
  • 三、 指标体系的计量方法47-48
  • 第三节 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48-49
  • 第四节 指标介绍49-53
  • 一、 背景性指标(两类四个指标)49-50
  • (一)经济背景性指标49-50
  • (二)社会保障背景性指标50
  • 二、 投入性指标(三类四个指标)50-51
  • (一)高等教育投入性指标50
  • (二)继续教育机构投入性指标50
  • (三)继续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性指标50-51
  • 三、 过程性指标(一类一个指标)51
  • 四、 结果性指标(一类三个指标)51-53
  • 第六章 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以昆明市为例53-71
  • 第一节 昆明市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数据分析53-58
  • 一、 2006-2011 年昆明市继续教育发展的数据总分析53-54
  • 二、 社会发展背景性差距54-56
  • (一)经济发展状况分析54-55
  • (二)社会保障发展状况分析55-56
  • 三、 继续教育发展投入状况56-57
  • (一)昆明市高校数56
  • (二)昆明市继续教育机构56-57
  • (三)继续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状况分析57
  • 四、 继续教育发展过程状况57
  • 五、 继续教育发展成果状况57-58
  • 第二节 昆明市继续教育发展现状的学生调查分析58-65
  • 一、 调查情况的基本描述58
  • 二、 调查结果分析58-65
  • (一)被抽样学生就学信息59-60
  • (二)被抽样学生学习情况60-63
  • (三)学生主观满意度调查63-65
  • 第三节 昆明市继续教育发展现状的专家意见65-68
  • 一、 经费来源紧缺65
  • 二、 师资队伍建设力不从心65-66
  • 三、 继续教育质量监管不力66-67
  • 四、 政府职能的缺位67-68
  • 第四节 2006—2011 年间昆明继续教育发展状况的总体描述68
  • 第五节 促进昆明市继续教育发展的建议68-71
  • 一、 建立继续教育竞争性财政经费制度,完善学习者资助体系69
  • 二、 完善继续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建立职后培训机制69
  • 三、 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69-70
  • 四、 各级政府通过立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学习权益70-71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71-75
  • 参考文献75-78
  • 附录78-83
  • 附 A: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内容体系)78-80
  • 附 B: 继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问卷80-82
  • 附 C: 《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专家意见(访谈提纲)82-8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83-84
  • 致谢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茹敏;科技促进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J];统计研究;1989年04期

2 田翠琴;住宅发展指标体系初探[J];河北学刊;1993年03期

3 黄晨熹;谭伟良;施蓉芳;杨汉斌;;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类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西北人口;2012年01期

4 刘强;左鹏;;基于灰色理论的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孙艳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3年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叶天勇;;地区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1991年01期

7 胡惠林;;文化产业理性发展的尺度——构建具有路标导向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体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周卓夫,王喜九,夏建辉,蒋满秀;湖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功能[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张航;徐珂;;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与评价[J];学术交流;2008年05期

10 楚江亭;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建涛;高建华;;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何铮;;湖南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吕斐宜;王金秀;;论农民幸福指数应纳入农村发展指标体系[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吴昌飞;建立科学发展指标体系[N];联合时报;2009年

2 万资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总体思路与基本框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记者 王琳;我市公布《科学发展指标体系》[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4 记者 曲晓燕;国内首个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发布[N];中国文化报;2012年

5 龙全忠;唐山市在全国率先出台《科学发展指标体系》[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6 王琳邋记者 钱宝琦 李斌;唐山在全国率先出台《科学发展指标体系》[N];河北日报;2008年

7 特派记者/段功伟 胡键 吕冰冰 苏冬 张蜀梅;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指标体系[N];南方日报;2004年

8 李大庆;尽快建立综合发展指标体系[N];科技日报;2004年

9 记者 杨哲强 卫冰;完善发展指标体系 有力促进科学发展[N];山西政协报;2007年

10 沈东坡 张光洁;东丽建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彩虹;自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孔闰英;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汪泗海;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孙丽;曹妃甸工业区科学发展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5 高娟;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洁;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测度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市域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331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f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