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现代社会全面发展视角下的继续教育概念辨析

发布时间:2017-04-28 02:07

  本文关键词:现代社会全面发展视角下的继续教育概念辨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视角 ,分析了继续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 ,继续教育的现代社会特征及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指出 :目前继续教育的概念因实施组织的社会目的、管理机构职能上的差异而不尽相同 ;从理论上讲 ,这些概念已难于作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一般概念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继续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从实践层面来看 ,它们也不能概括我国继续教育的现实 ,难以藉此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规划、管理我国的继续教育。作者从社会、教育发展理想与现实结合的角度 ,对一般意义上的继续教育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 国防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 国防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
【关键词】现代社会 继续教育 概念
【分类号】:G72
【正文快照】: 迄今为止 ,“在世界范围内 ,教育学文献普遍缺乏明晰性。与其它大多数学科相比 ,教育学被模糊的概念以及不准确和内容空泛的假设或论点充斥着。”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是教育活动非常复杂 ,教育学概念涉及对人、教育和社会的一般看法以及三者互动关系的一般认识 ;二是教育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晶;社会问题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黄少宽;社会角色理论与现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形象[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年02期

3 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4 张学文;;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田祖国,白晋湘,钟海平;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少数民族价值意识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范海荣;学习型社会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雷震;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范清惠;杨洪志;崔铁成;;关于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李相如;姚蕾;;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10 杨峥峥;儿童流动图书馆资金筹集及运作机制探析——以张掖儿童流动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小红;;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科学建设[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王静珊;;当前生育背景下的新“空巢”家庭现象[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2 王合群;浙江“二五减租”研究(1927—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4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陈上仁;中国高等院校成本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许永刚;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梅;重庆市国有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动机与激励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杨志亭;体育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作用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麦惠霞;朋辈影响青少年滥用软性药物的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邵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社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6 亢光斌;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朱锦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经福;投资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D];河海大学;2002年

9 陈晓强;网络发展与大学生网民群体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10 杨文娴;新疆昌吉州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巧萍;;孩子双语学习答疑[J];农家致富;2011年12期

2 ;向宝贝们学习![J];父母必读;2011年08期

3 马霞宇;;早教孩子学当家[J];青少年日记;2004年14期

4 钟启泉;;功能性扫盲:成人教育的新挑战[J];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12期

5 积雪草;;和孩子谈谈爱说说钱[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年02期

6 陈云珍;;培养情商,让孩子一生快乐[J];山东教育;2011年09期

7 徐海霞;;论成教课堂教学方案之动态化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5期

8 曹晔;;试论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2期

9 絮儿;;教育素描小气鬼[J];婚育与健康;2011年24期

10 ;《自我教育论》简介[J];中小学管理;199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民;余蓉;;多种形式开展继续教育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2 李瑞雪;盖永军;;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探索[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3 曾凡明;;论科技进步与继续教育的关系[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4 王小玲;;浅论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4年优秀论文参评论文集[C];2004年

5 李东梅;;微电子科技与继续教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6 周嵘;;论网络在继续教育信息管理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7 张新科;;联邦德国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继续教育[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8 东升;韩鑫;;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及发展对策[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9 张晓岚;;试论高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10 熊雷;卫金华;;中国欠发达地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策略与途径[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大学副校长 黄进;发展继续教育 构建学习型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2 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任鹏;继续教育在捷克[N];光明日报;2004年

3 林溪 喻龙山 通讯员 李建坤;办教师满意的继续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晓天;专家聚会南昌研讨远程及继续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5 记者 张咏梅;我国继续教育进入转型期[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6 记者 胡超玲;三分之一省市实现了继续教育立法[N];中国人事报;2005年

7 记者 贺汲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创继续教育事业新局面[N];中国人事报;2005年

8 蔡丹红;培训概念有误区[N];市场报;2002年

9 记者 闫静;倡导不断学习[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10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N];中国财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邦峰;企业继续教育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乐梅;重庆市国有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动机与激励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欣;湖北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郜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海萍;大学后继续教育: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俐;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学平台的搭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文东;新时期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探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曹艳;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后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为芹;甘肃省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社会全面发展视角下的继续教育概念辨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331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e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