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文化资本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1:03

  本文关键词:异质性文化资本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资本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摘要】:本文从文化资本视角出发,立足中国多元文化理念体系,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以市场经济竞争和创新理念为特征的市场文化资本和以传统儒家文化理念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资本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逻辑机理,目的在于寻找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动力,以应对次贷危机和投资驱动增长方式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同时从经济发展视角为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最终为中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本文借鉴文化资本概念,首先,通过梳理新制度经济学派以及社会学家关于文化、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利用归纳法总结出传统文化资本、市场文化资本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理论假说:(1)传统文化资本通过影响市场主体物质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2)市场文化资本通过激励市场主体进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3)传统文化资本与市场文化资本在积累过程中能够通过制度选择影响经济增长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其次,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下,通过加入市场文化资本和传统文化资本变量,从数理演绎角度探讨异质性文化资本对稳态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从而在逻辑层面对上述三个理论假说进行验证。再者,选取1997-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省级面板数据,依据永续盘存法从家庭和产业两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本和市场文化资本进行有效估计,并利用固定效应(FE)和随机效应(RE)模型实证检验了传统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结论显示传统文化资本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渠道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与理论假说(1)是一致的,而且因地区间传统文化资本存量的差异,导致传统文化资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此外,本文依据随机前沿模型(SFA)分别验证了异质性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2)和(3),实证结果表明市场文化资本能够通过提高创新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与理论假说(2)一致,同时传统文化资本和市场文化资本在积累过程中,一方面能够通过融合提高增长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却在冲突过程中降低增长效率抑制经济增长,这种效应在区域之间和不同创新主体之间表现较为明显,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理论假说(3)阐述的逻辑。 和现有研究相比,本文所作的工作主要有:第一,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在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异质性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逻辑框架;第二,在测度异质性文化资本存量的过程中,克服现有研究仅仅从产业角度度量文化资本存量的不足,既结合家庭和产业层面的文化统计指标确定最终文化资本的存量,又利用市场化指数和经济结构指数作为区分中国异质性文化资本的权重,有效估计中国省级异质性文化资本存量;第三,利用SFA方法分析了异质性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效率和创新效率,较早从实证层面谈论了异质性文化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以及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第四,本文在详细测度传统文化资本基础上,采用面板计量方法对省域面板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支撑了国内学者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文化资本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1;G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导论10-22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0-15
  • 1.1.1 选题背景10-14
  • 1.1.2 选题意义14-15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7
  • 1.2.1 研究思路15-16
  • 1.2.2 研究方法16-17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17-19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框架18-19
  • 1.4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19-22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22-30
  • 2.1 关于文化与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述评22-25
  • 2.2 关于文化资本度量的文献述评25-27
  • 2.3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述评27-28
  • 2.4 本章小结28-30
  • 第三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30-42
  • 3.1 异质性文化资本的界定30-31
  • 3.2 中国异质性文化资本的形成过程31-32
  • 3.3 异质性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32-36
  • 3.3.1 传统文化资本与资本积累32-34
  • 3.3.2 市场文化资本与技术创新34-35
  • 3.3.3 异质性文化资本与制度变迁35-36
  • 3.4 异质性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逻辑论证36-42
  • 3.4.1 标准模型37-38
  • 3.4.2 拓展形式38-42
  • 第四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的测度42-52
  • 4.1 文化资本统计方法的沿革42-43
  • 4.2 指标选取和计算过程43-45
  • 4.2.1 文化资本投资的估计43-44
  • 4.2.2 异质性文化资本存量的估计44-45
  • 4.3 异质性文化资本估算结果的比较与分析45-52
  • 4.3.1 区域比较分析45-47
  • 4.3.2 省域比较分析47-52
  • 第五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物质资本视角52-68
  • 5.1 引言52-54
  • 5.2 论逻辑54-56
  • 5.3 计量分析56-65
  • 5.3.1 计量模型构建56-58
  • 5.3.2 变量与数据说明58-61
  • 5.3.3 实证结果分析61-64
  • 5.3.4 稳健性分析64-65
  • 5.4 本章小结65-68
  • 第六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视角68-80
  • 6.1 引言68-69
  • 6.2 理论逻辑69-71
  • 6.3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71-74
  • 6.3.1 计量模型构建71-72
  • 6.3.2 变量与数据说明72-74
  • 6.4 实证结果分析74-79
  • 6.5 本章小结79-80
  • 第七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视角80-98
  • 7.1 引言80-82
  • 7.2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82-88
  • 7.3 实证结果分析88-94
  • 7.4 文化资本折旧率变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94-96
  • 7.5 本章小结96-98
  • 第八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效率视角98-114
  • 8.1 引言98-100
  • 8.2 计量模型构建100-102
  • 8.3 数据说明与处理102-104
  • 8.4 经济增长效率影响因素分析104-107
  • 8.5 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107-109
  • 8.6 稳健性检验109-111
  • 8.7 本章小结111-114
  • 第九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114-118
  • 9.1 微观层面114-115
  • 9.2 宏观层面115-118
  • 第十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118-122
  • 10.1 主要结论118-119
  • 10.2 进一步研究方向119-122
  • 参考文献122-13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32-134
  • 致谢134-1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路;;FDI溢出、出口导向效应与创新效率——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1999—2007)[J];财经科学;2009年07期

2 张佑林;现代经济增长的文化动力探源——以浙江为例[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4 彭朝晖;杨开忠;;区域经济差异演化的一个空间均衡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5 韦森;从传统齐鲁农耕文化到现代商业精神的创造性转化[J];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6 韦森;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东西方社会制序历史演进路径差异的文化原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8 魏钧;张勉;杨百寅;;组织认同受传统文化影响吗——中国员工认同感知途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6期

9 孙文杰;沈坤荣;;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3期

10 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627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627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