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生命度等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2:04

  本文关键词:英语中的生命度等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命度 生命度等级 静态生命度等级 动态生命度等级


【摘要】:生命度作为语言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影响着多种语言现象,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引发了语言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广泛探讨。然而,已有研究未涉及生命度的内涵与本质,对其等级的划分多集中于名词和代词层面,且缺乏系统的分析方法和大规模的语料验证。因此,本研究试图对生命度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在其基础上提出生命度等级的分析方法,并使用真实语料对其研究层面进行拓展。 本研究认为,生命度具有体验性、原型范畴性、共性与动态性。即,生命度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原型的等级范畴。对生命度的认知是一种从人类视角出发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范畴化认知。这种认知基于大脑体验、根源于自然进化,具有普遍共性,同时又具有文化和语境中的动态性。本研究进一步归纳出生命度范畴的八个原型特征及其权重,为生命度等级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分析框架。 在上述理论视角下,本研究从横、纵两个维度拓展了生命度的研究范围。在横向维度中,将英语中的生命度等级,从原有的名词和代词,扩展到动词和形容词;并从词语层面,扩展到了搭配和语篇层面。这拓展了生命度的研究宽度。在纵向维度,将生命度从静态等级,扩展到动态等级。这拓展了生命度的研究深度。研究过程全部基于BNC语料库与Crown/CLOB语料库,可靠性与代表性较强。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词语层面存在静态生命度等级。各词类的等级分布不同:名词个数呈“沙漏型”分布,频数呈“蝴蝶型”分布;动词个数呈“橄榄型”分布,频数呈“陀螺型”分布;形容词的个数与频数均呈“金字塔型”分布。并且,不同等级词语所带有的原型特征也不同:词语等级越高,所带特征就越多,特征的权重也越大。2)搭配和语篇层面既存在静态等级,又存在动态等级。生命度等级之所以会发生动态变化,主要是由于转喻、隐喻、限定、及多等级性这四种作用机制。有九种搭配形式经常发生动态变化,它们比其他搭配形式具有更强的动态性。不同语体语篇的生命度等级和动态性也不相同:其中小说语体的生命度最高,动态性最弱;而学术语体的生命度最低,动态性最强。 本研究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文本分类、自动解岐、机器翻译、转隐喻识别、语义错误识别、中介语分析等多个领域。
【关键词】:生命度 生命度等级 静态生命度等级 动态生命度等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4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4
  • 表目14-17
  • 图目17-18
  • 附录目录18-19
  • 第一章 绪论19-25
  • 1.1 研究背景19-20
  • 1.2 研究意义20-23
  • 1.2.1 理论意义21-22
  • 1.2.2 方法论意义22-23
  • 1.2.3 实践意义23
  • 1.3 研究概述23-24
  • 1.4 论文结构24
  • 1.5 小结24-25
  • 第二章 语言学中的生命度研究综述25-45
  • 2.1 什么是生命度25-32
  • 2.1.1 生命度是一种语义属性25-26
  • 2.1.2 生命度是一种语用知识26-27
  • 2.1.3 生命度是一种语法规定27-29
  • 2.1.4 生命度是一种认知参数29-32
  • 2.1.4.1 共情等级29-30
  • 2.1.4.2 认知凸显等级30-31
  • 2.1.4.3 施事性等级31
  • 2.1.4.4 定指性等级31-32
  • 2.2 生命度的重要性32-39
  • 2.2.1 影响语言多个方面33-36
  • 2.2.1.1 横向延拓33-34
  • 2.2.1.2 纵向延拓34-36
  • 2.2.2 影响多种语言36-39
  • 2.2.2.1 生命度硬限制36-37
  • 2.2.2.2 生命度软限制37-39
  • 2.3 已有研究的总结与问题39-42
  • 2.4 本研究的不同之处42-44
  • 2.5 小结44-45
  • 第三章 对生命度概念的理论思考45-67
  • 3.1 对生命度概念的再认识45-49
  • 3.1.1 生命度的体验性45-47
  • 3.1.2 生命度的原型范畴性47-48
  • 3.1.3 生命度的共性与动态性48-49
  • 3.2 生命度的原型特征分析框架49-65
  • 3.2.1 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的阐释50-54
  • 3.2.1.1 理性50-51
  • 3.2.1.2 感性51-52
  • 3.2.1.3 能动性52-53
  • 3.2.1.4 社会性53-54
  • 3.2.2 心理学中关于“生命识别线索”的研究54-58
  • 3.2.2.1 形态与动作线索54-55
  • 3.2.2.2 思维线索55-58
  • 3.2.3 生物学中对于“生命”的定义58-59
  • 3.2.4 生命度原型特征分析框架的构建59-65
  • 3.2.4.1 生命度原型特征的确定59-60
  • 3.2.4.2 特征之线索有效性的分析60-65
  • 3.3 小结65-67
  • 第四章 研究方法67-93
  • 4.1 研究设计67-77
  • 4.1.1 研究问题67-68
  • 4.1.2 研究流程与步骤68-71
  • 4.1.2.1 词语层面68-70
  • 4.1.2.2 搭配和语篇层面70-71
  • 4.1.3 研究工具71-75
  • 4.1.3.1 WordNet71-73
  • 4.1.3.2 PowerGREP73
  • 4.1.3.3 Survey Monkey73
  • 4.1.3.4 SPSS73-74
  • 4.1.3.5 Stanford Parsgr74-75
  • 4.1.3.6 AnimacyHabiter75
  • 4.1.3.7 AnimacyViewer75
  • 4.1.3.8 Microsoft Excel75
  • 4.1.4 语料75-77
  • 4.1.4.1 BNC75-76
  • 4.1.4.2 Crown/CLOB76-77
  • 4.2 名词生命度的计算77-81
  • 4.2.1 名词词表的建立77-79
  • 4.2.2 名词生命度的问卷评分79-81
  • 4.3 动词和形容词生命度的计算81-87
  • 4.3.1 常用动词和形容词词表的建立81-83
  • 4.3.2 AnimacyHabiter的设计83-87
  • 4.3.2.1 总体思路83-85
  • 4.3.2.2 前期准备85
  • 4.3.2.3 操作流程85-87
  • 4.4 搭配和语篇生命度的计算87-91
  • 4.4.1 生命度分级词表和原型特征词表的建立87-89
  • 4.4.2 AnimacyViewer的设计89-91
  • 4.4.2.1 静态生命度的计算89-90
  • 4.4.2.2 动态生命度的计算90-91
  • 4.5 小结91-93
  • 第五章 词语的生命度等级93-147
  • 5.1 名词的生命度等级93-99
  • 5.1.1 基于原型特征分析的名词生命度等级93-96
  • 5.1.2 名词生命度等级的验证及确定96-99
  • 5.2 动词的生命度等级99-127
  • 5.2.1 基于语料概率计算的动词生命度等级99-101
  • 5.2.2 高与较高生命度动词的原型特征101-119
  • 5.2.2.1 理性101-103
  • 5.2.2.2 感性103-106
  • 5.2.2.3 能动性106-108
  • 5.2.2.4 社会性108-112
  • 5.2.2.5 身体动作112-115
  • 5.2.2.6 生理过程115-117
  • 5.2.2.7 动词的原型特征与其主宾构式117-119
  • 5.2.3 中与较低生命度动词的原型特征119-127
  • 5.2.3.1 理性119-121
  • 5.2.3.2 社会性121-123
  • 5.2.3.3 能动性123-124
  • 5.2.3.4 身体动作124-125
  • 5.2.3.5 中低动词带有高级特征的原因125-127
  • 5.3 形容词的生命度等级127-142
  • 5.3.1 基于语料概率计算的形容词生命度等级127-129
  • 5.3.2 高与较高生命度形容词的原型特征129-135
  • 5.3.2.1 理性129-130
  • 5.3.2.2 感性130
  • 5.3.2.3 能动性130-133
  • 5.3.2.4 社会性133
  • 5.3.2.5 身体形态133-134
  • 5.3.2.6 生理过程134
  • 5.3.2.7 形容词的原型特征与其定表用法134-135
  • 5.3.3 中与较低生命度形容词的原型特征135-142
  • 5.3.3.1 理性135-137
  • 5.3.3.2 感性137-139
  • 5.3.3.3 能动性139
  • 5.3.3.4 社会性139-141
  • 5.3.3.5 身体形态141
  • 5.3.3.6 中低形容词带有高级特征的原因141-142
  • 5.4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生命度等级之总结与对比142-145
  • 5.5 小结145-147
  • 第六章 搭配与语篇的生命度等级147-167
  • 6.1 搭配的生命度等级147-158
  • 6.1.1 什么是搭配的生命度等级147-149
  • 6.1.1.1 静态生命度等级147-149
  • 6.1.1.2 动态生命度等级149
  • 6.1.2 生命度动态等级的作用机制149-155
  • 6.1.2.1 转喻149-151
  • 6.1.2.2 隐喻151-152
  • 6.1.2.3 限定152-153
  • 6.1.2.4 多等级性153-155
  • 6.1.3 生命度动态等级的常见搭配形式155-158
  • 6.2 语篇的生命度等级158-164
  • 6.2.1 什么是语篇的生命度等级158-159
  • 6.2.1.1 静态生命度等级158-159
  • 6.2.1.2 动态生命度等级159
  • 6.2.2 不同语体语篇的生命度对比159-164
  • 6.2.2.1 静态生命度对比160-162
  • 6.2.2.2 动态生命度对比162-164
  • 6.3 词语、搭配、语篇的生命度等级之联系164-165
  • 6.4 小结165-167
  • 第七章 结论167-171
  • 7.1 研究发现167-169
  • 7.1.1 词语层面的生命度等级167-168
  • 7.1.2 搭配和语篇层面的生命度等级168-169
  • 7.2 应用展望169-171
  • 参考文献171-184
  • 附录184-2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宽平,周业芳;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EFL写作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2 陈芬;实践视域中人的本质[J];前沿;2005年10期

3 何明珠;英语无灵主语句的理解与翻译[J];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4 侯建东;;可及性和生命性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关系从句的影响———基于优选论的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5 蓝荣策;对人的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哲学;2001年01期

6 毛自鹏;;从人的本质理论看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新旧人本主义的区别[J];学术论坛;2010年05期

7 李建会;生命是什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4期

8 李金满;吴芙芸;;类型学概括与二语学习者汉语关系从句产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627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627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