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食品论文 >

宰后成熟过程中猪肉保水性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2-07-14 13:40
  以三元猪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在第4、8、12、16、20、24、28、32和36h分别检测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贮藏损失率、剪切力值和p H值的变化情况,研究宰后成熟过程中猪肉保水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蒸煮损失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第20 h蒸煮损失率达到最大值32.80%;贮藏损失率和滴水损失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剪切力值在4~12 h内显著性上升(p<0.05),且在12 h达到最大62.29 N;p H值呈整体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其中,成熟时间与剪切力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p H值与蒸煮损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滴水损失率与贮藏损失率呈较高的相关性(p<0.01)。综合指标,猪肉在宰后成熟36 h内保水性有先变弱后增强的趋势,在12~16 h内进入僵直高峰点,随后进入解僵成熟期。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深入研究宰后成熟过程中猪肉嫩度变化规律及机理提供基础指标和参考依据。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宰后成熟过程中猪肉保水性的变化


宰后成熟过程中剪切力的变化

宰后成熟过程中猪肉保水性的变化


宰后成熟过程中p H值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排酸牛肉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其烹煮时机的优选[J]. 王恒鹏,王引兰,吴鹏,陈胜姝,屠明亮,高子武,孟祥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1)
[2]藏猪肉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研究[J]. 辜雪冬,肖静,王卫,耿放,罗章,池福敏,杨林.  食品科技. 2019(07)
[3]宰后僵直过程中猪肉保水性变化及冷却工艺优化[J]. 黄明焜,易永红,龙达嘉,金桩,王枫,孙为正,孙志昶.  食品科技. 2019(01)
[4]宰后猪肉冷却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冷却工艺优化[J]. 黄明焜,易永红,龙达嘉,王枫,孙为正,孙志昶,谢式云,马燕.  食品科技. 2018(10)
[5]宰后成熟时间与冷冻对猪肉品质的影响[J]. 胡胜杰,刘萌,程佳佳,马汉军,潘润淑,余小领,康壮丽.  肉类工业. 2018(05)
[6]宰后牦牛肉保水性变化与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左惠心,殷元虎,韩玲,马君义,宋仁德,余群力.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7)
[7]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钙激活酶与嫩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 师希雄,余群力,党欣.  肉类研究. 2013(06)
[8]不同宰后时间冷冻对肉糜质量的影响[J]. 余小领,周光宏,李学斌,王瑞玲,马汉军.  食品科学. 2008(12)

硕士论文
[1]宰后成熟程度对扒鸡特征品质形成的影响[D]. 屈文娜.渤海大学 2019
[2]生鲜鸡肉保水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D]. 祝超智.河南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61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661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6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